【3.15專題篇】2017年成都消費維權報告: 消費環境不斷改善
中國消費者報成都訊(記者劉銘)3月11日,成都市工商局發布2017年消費維權報告,報告稱,與上年相比,商品質量、售后服務、合同糾紛、虛假宣傳、價格問題等五大類投訴,在投訴總量中的占比均有所下降,反映了成都的消費環境不斷改善,企業誠信經營意識不斷加強。
2017年全市工商(市場監管)系統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4860件,同比上升32.34%,受理舉報4442件,同比上升36.94%,挽回經濟損失5165.54萬元,同比增長14.25%。全年消費投訴回訪滿意率為97.04%,與去年相比,滿意率上升2.54%。
據分析,投訴增長較快的是交通工具和通訊產品、網購服務、房屋裝修服務和美容美發投訴。其中,網購服務投訴4348件,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9.82%,投訴量連續3年增長。主要問題:一是網購商品的質量問題還比較突出;二是在節假日、商家促銷期間送貨不及時的問題也較為嚴重;三是虛假、夸大宣傳商品性能和質量的情況也時有發生。房屋裝修服務類投訴2040件,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2.8%。主要問題:一是出現裝修質量問題后,裝修施工方不進行整改;二是不按照合同約定進場、完工;三是裝修施工方拖延或拒絕提供售后服務。美容美發投訴3495件,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7.08%。交通工具投訴5285件,同比增長2.0%,通訊產品投訴4306件,同比增長4.3%。
與此相應,網絡服務、房屋裝修、美容美發類投訴也難處理。由于網絡購物的經營者和消費者在大多數時間內都處于異地,導致買賣雙方不能及時溝通、向行政部門舉證也受一定限制,因此會給消費者維權帶來一定的困難。虛假宣傳是美容美發服務投訴重中之重,但由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,與經營者主要是通過口頭約定來確定服務范圍和內容,因此在發生糾紛后,消費者在舉證上會有一定困難。
比較而言,房屋裝修類投訴同比下降,尤其是房屋類投訴下降明顯。2017年共受理房屋類投訴1049件,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.22%。報告認為,一方面是由于多年來房地產發展,消費市場越來越成熟,購房合同糾紛、退定金以及虛假宣傳的投訴大幅下降。另一方面是市政府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,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商品房的投訴基數。
報告認為,商品質量、售后服務、合同、虛假宣傳、價格投訴比重雖然有所下降,但和往年一樣,仍然占據投訴排名的前五位,仍然需要加強監管,持續改善商品和服務質量。尤其是汽車類投訴。2017年共受理汽車類投訴5285件,居商品類投訴之首,少數汽車經銷商為了牟取更多的經濟利益,出現了強制搭售保險、裝潢、收取續保押金等非法行為,單方面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。
據報告,消費者與經營者自行和解成為解決消費糾紛的主要方式,
2017年,成都市工商(市場和質量監管)系統新建“12315消費維權服務站”120個,大大方便消費者就近快速處理消費糾紛,維權服務站全年自行與消費者和解消費糾紛55.27萬件,是行政調解數的7.38倍,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8.3%,和解率97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