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運廣告,依然離不開這三大套路
里約奧運會正式拉開大幕,所有能合法進行廣告營銷的品牌都已全力開動,想打擦邊球的品牌也在小心翼翼地宣傳著。
由于國際奧委會一直以來對奧運廣告的嚴格管制,品牌如果沒有取得當年“奧運官方贊助商”的資格,就無法在廣告中使用任何奧運元素,今年甚至連“里約”、“夏季”這些詞都不能用。但是要成為官方贊助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,因為每個行業只有一個名額——今年的手機行業是三星,運動飲料是佳得樂,金融支付是VISA,體育用品是耐克(沒錯,它今年終于把阿迪達斯干掉了)。
奧運會的盈利模(tao)式(lu)和其他大型體育賽事并無太大區別:一,向各國出售電視轉播權;二,向各品牌出售“官方贊助商”的頭銜,但是每個行業只選 1 個贊助商的玩法,還是需要一定魄力的。這看似會減少收入,但作為體育界極大的IP,自然有自己的賺錢方法,雖然規定的贊助費很低為400萬美元,但單個贊助商出到約7000萬美元的價格也不是太令人驚訝的事。
付出巨大代價才成為“奧運官方贊助商”的品牌們,自然不會讓這頂大帽子被浪費掉,廣告和營銷活動轟轟烈烈地向整個地球鋪開——據調查,僅YouTube一家視頻網站,奧運相關內容的點擊量就已達到78億余次,TOP15中除了毫無意外的彪馬、阿迪達斯、耐克、安德瑪這些運動品牌外,還有麥當勞、寶潔、嘉士伯這樣的???。
全媒通媒介研究人員對各大品牌的奧運廣告分析之后發現,沒有多少意外,基本走的都是情感訴求路線,依然按照老套路進行,基本可分為三類:
一種是宣揚積極向上的正面精神,輔以歡樂、健康、興奮、群體歡呼等場景,強行把品牌和奧運扯上關系,若是把奧運換成其他的賽事、節日、慶典活動也同樣可用??煽诳蓸纷類鄹蛇@樣的事。
第二種是運動員的成功之路,以堅忍、頑強、汗水、孤獨、渴望為關鍵詞,描述運動員榮耀背后不為人知的辛酸,各種枯燥乏味的重復訓練,各種高度自律的生活節奏,各種對家人的虧欠和愧疚,各種對奪冠的強烈欲望。這算是運動品牌的經典路子了。
第三種就是大場面描寫,品牌本身難以和體育運動搭上邊,但是各種體育明星、各種奧運會特有的宏大場景擺出來,還是很能讓觀眾血脈噴張的。
來看看這三支代表之作。
三星:贊美詩The Anthem
三星以不同國家的國歌,組成了一支宏大的奧運贊歌,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“打破壁壘”的奧運精神。中國觀眾一定會奇怪里面為什么沒有中國國歌,三星敢不重視中國這個大市場?三星倒是想用我們的國歌,但是無奈,中國憲法不答應。
吉列:完美并不美Perfect Isn’t Pretty
黑白畫面,配以少量色彩特異;燃燒的球門、追逐的狼狗,現實與超現實結合;扣人心弦的音樂;壓抑到激烈到平緩的整體節奏——絕對男性化的表現手法。除了巴西球星內馬爾、英國自行車手Andy Tennant、美國十項全能選手Ashton Eaton,中國觀眾還能看到寧澤濤。
鱷魚:生命運動之美Life is a beautiful sport
要是不看到Lacoste的標識,觀眾都不知道這廣告片和奧運有沒有一毛錢聯系,作為體育服裝品牌,鱷魚也算是獨樹一幟了。
全媒通:奧運營銷從來都是商家激烈的戰場,在這場大戰中,使用怎樣的武器兵力,戰略戰術顯得尤為重要。與其投重金博喝彩,不如花小錢買鮮花;大炮打蚊子時代已經過去,廣告主呼喚更多的是“狙擊手”到來。
來源:中原網